4月25日,我院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吴艳辉博士、外籍教师Isabel Benito Gutierrez及专职辅导员崔宇辰老师的带领下,赴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村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保定老调”。

师生一行12人观摩了保定老调的下乡演出,并采访了保定艺术剧院老调剧团刘金萍团长,刘团长为大家深入讲解了保定老调的艺术特征与传承现状。
保定老调,又名老调、老调梆子,河北省保定市传统戏剧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老调(保定老调)是流传于河北省保定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,最早为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演唱的俗曲“河西调”,至清代道光、咸丰年间初具戏曲雏形。早期老调的行当以生、净为主,而这两行又都同唱老生调,故称“老调”。老调(保定老调)文戏、武戏角色齐全,有老生、老外、小生、武生、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、老旦、彩旦、花脸、丑等多个行当。其表演亲切朴实,自然流畅。

师生们还与保定老调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访谈,就老调的唱腔风格、伴奏乐器、曲目结构及演出形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。

通过此次调研学习活动,师生们进一步树立文化,对保定老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,讲好中国故事,向世界传播中国好声音。我院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传播,不断组织各类实践教学与文化调研活动,着力提升师生理论与实践能力。